<acronym id="4gwmh"></acronym>

    1. <track id="4gwmh"><ruby id="4gwmh"></ruby></track>
      <tr id="4gwmh"></tr>
      1. 十六年品牌    值得信賴
        新聞動態
        您現在的位置: 科創網絡 >> 新聞動態 >> 正文

        保護網民權益就是保障民生
        更新時間:2019/11/18 10:56:24   作者:余建斌   來源:人民日報    點擊數:1015

         網絡空間治理事關民生,民生無小事,保障網民權益就是保障民生

          最近一段時期,“瀏覽器主頁劫持”成為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焦點話題。尤其在互聯網上,相關關鍵詞登上微博熱搜榜單,吸引了過億閱讀量。包括“瀏覽器主頁劫持”、APP權限要求過多、用戶信息被違規收集等在內的網絡技術霸凌現象,持續引發熱議。通過媒體的連續追蹤報道,相關企業迅速表態、進行整改,監管部門、行業協會也發出權威聲音,表示將加強監管。

          對廣大網民來說,“瀏覽器主頁劫持”并不鮮見,很多人都中過招。這樣一個網絡空間“司空見慣”的小問題,為何能引起這么大的共鳴?說明廣大網民已意識到這些網絡頑疾的危害,期待盡快整治;說明打擊網絡技術霸凌亂象的確深得民心,網民拍手稱快;說明網絡空間治理事關民生,民生無小事,保障網民權益就是保障民生。

          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,深刻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。隨著互聯網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,入網門檻進一步降低,技術進步和服務創新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紅利,彰顯“科技帶來美好生活”的意義。與此同時,互聯網從最初的工具、渠道、平臺,逐步變成一個復雜的網絡空間,甚至出現了“灰色”地帶和隱藏黑色利益鏈條的“陰影”地帶。

          一方面,打擊互聯網違規違法行為的力度在不斷加大,保護公民個人信息數據的措施在不斷完善;另一方面,網絡技術霸凌行為仍然存在。部分互聯網企業利用“瀏覽器主頁劫持”“APP數據劫持”等獲得流量和數據信息,無視和藐視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;不法分子利用木馬病毒和各種詐騙手段盜竊用戶個人隱私和數據、牟取非法利益的現象時有發生;各種虛假、誤導信息層出不窮……治理這些互聯網頑疾,不可能一蹴而就,但問題擺在那里,治理必須跟上。

          截至去年底,我國網民規模達8.29億,手機網民規模達8.17億。保障網絡空間天朗氣清、生態良好,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題中應有之義;ヂ摼W不是法外之地,不能讓亂象滋生蔓延,針對網絡空間的痼疾和新問題,亟須完善法律法規,加大治理力度,加強行業自律,鼓勵社會監督。各方協同,形成合力,善用組合拳,打好主動仗,切實保護億萬網民權益,增強百姓在國家信息化發展中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        【編輯:admin】 

      2. 上一篇文章:

      3. 下一篇文章:
      4. 欧美激情电影
        <acronym id="4gwmh"></acronym>

        1. <track id="4gwmh"><ruby id="4gwmh"></ruby></track>
          <tr id="4gwmh"></tr>